配合港府2050年碳中和目標,愈來愈多零碳建築物落成。香港綠色建築議會主席張天祥及恒基地產可持續發展主管于正人認為,節能成效等ESG作用已成企業選址辦公室時的關鍵因素,未來項目中亦會更關注生物多樣性等與用戶福祉相關的元素。
香港綠色建築議會主席張天祥表示,香港綠色建築議會15年來一直致力從系統發展、網絡及知識3方面,推動本地綠色建築發展,其中將節能成效可視代的的綠色建築評估工具「綠建環評」,成為發展商申請總樓面面積寬免先決條件,及綠色金融工具中最常被採用的綠色建築評級之一,進一步加增加興建綠色建築物的誘因。
加上在港交所要求上市公司須每年發布其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報告的相關政策下,不少企業都十分重視自身的ESG成效,故此在選址辦公室時,「大廈是否獲得若干評級的綠色建築物」成為關鍵的指標之一,也有助發展商持續打造更多綠色建築物。
以恒基旗下的甲級商廈The Henderson為例,項目引入建築信息模擬(BIM)、數位孿生(digital twin)等多項創新科技以監控大廈內的各種電子系統,另採用了4至7層不等的隔熱玻璃幕牆,提高室內採光度、景觀和有助降溫。集團還透過自主研發的專利技術「太陽能幕牆降溫裝置」,讓用戶在陽光普照時坐在玻璃幕牆旁,亦可感到清涼舒適。
恒基地產可持續發展主管于正人透露,The Henderson目前出租率為6成,不少租戶在洽談租務時除租金外,也關注大廈的節能成效。而考慮到大廈最耗電的是冷氣,為更有效地因應周邊天氣變化來調節冷氣設定,項目亦設有專用的「天文台」實時檢測周邊天氣變化及空氣質素數據。
他又提到,福祉是租戶另一關注元素,為向企業租戶員工帶來更優質的體驗,項目融入了大量的藝術文化元素,及設置了不少休憩綠化空間,如在大廈3樓辦公大堂引入知名當代藝術家JEFF KOONS的《氣球天鵝(紅色)》藝術作品,及設有Sky Garden,集團亦會在未來的建築項目關注更多生物多樣性,以達致永續發展。
至於日後推動本港綠色建築發展,張天祥表示該議會將繼續從上述3方面著手,如明年第2季將會推出「綠建環評既有建築3.0版」 、將旗下綠色產品認證範圍增至32個類別、為建築環境氣候變化框架增設「生物多樣性章節」及 「具氣候變化適應力與韌性建築案例」。另會以不同培訓計劃及公眾活動,培育綠建人才及建構社區綠建文化。
(HKET, 2024-12-09)